第18届汽车电子产业链论坛在嘉定召开,共谋汽车电子产业未来发展
近日,据业内人士透露,车用领域的IGBT器件供货仍然吃紧,其短缺预计将持续到2024年,主流的IDM厂商也看好车用IGBT器件的长期需求。
可见,虽然车用半导体器件的短缺情况在今年上半年已经获得大幅缓解,但部分器件仍然面临紧缺的状况。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发展趋势,也将进一步推动汽车芯片需求的增长。此外,受贸易战、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叠加影响,部分车用半导体芯片的短缺还将持续,尤其是一些被“卡脖子”的器件,更难获得缓解。
2022年5月25日,第18届汽车电子产业链论坛在上海嘉定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召开。来自汽车相关行业研究院的专家、产业链中的领先公司以及投资机构等嘉宾出席了本次大会,并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对于汽车电子产业链发展的思考和建议,以及一些领先的产品、技术和应用方案等。
此外,在此次论坛中,中国电子展承办单位中电会展联合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上海市汽车工程学会、上海市电子学会和浙江省磁性材料应用技术制造业创新中心共同签署联合倡议书,携手推进汽车电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和建立可靠高效的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供应链,以推动全链条高质量发展。倡议书签署方及其伙伴还将在于今年11月在上海举办的第102届中国电子展上共同推出多项“强链”措施,以共同应对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根据六家单位签署的联合倡议书,参与单位将建立多方协同和沟通机制,及时沟通重点领域内芯片及电子元器件的市场信息和创新进展;利用中电会展的全国性服务,以及各个行业组织和研发机构的行业资源及技术优势,及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利用线上和线下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的交流交易平台,发布相关需求和供应情况,对相关交易进行对接和撮合,并对交易双方的交易提供支持。
此次论坛是第一次在上海嘉定的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举办,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和上海汽车芯谷都位于上海集成电路“一体两翼”的“北翼”中心。众所周知,上海嘉定在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过程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见证了很多“第一”的诞生,如第一代轿车的诞生、第一张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牌照的发放、第一条智能网联汽车开发测试道路等等。嘉定也在中国汽车产业基地综合竞争力方面排名第一。
目前,上海汽车芯谷的产业体系包括一个先导产业、两个核心产业以及两个重点产业。一个先导产业为智能汽车主控芯片,主要超前布局、重点发展可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SoC芯片,及所包含的CPU、GPU、FPGA、ASIC以及存储芯片等,积极引入智能汽车MCU,以及其它支持未来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的车规级AI芯片等。
两个核心产业为车规级智能传感器和汽车芯片研发设计与中试。车规级智能传感器重点发展支持智能汽车及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车载摄像头以及定位与惯性传感器等关键智能传感器;汽车芯片研发设计与中试重点发展新能源和智能汽车领域的数字/模拟芯片、车规级半导体、智能传感器及其模组的研发与设计。发展建模设计、PDK优化、封测、产品设计、工艺流片与研发中试线等。
两个重点产业为新一代汽车功率半导体和先进汽车电子。新一代汽车功率半导体重点发展碳化硅芯片及其功率半导体模块,并适时布局氮化镓、氧化镓等新一代车规级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外延、芯片及封装等开发应用项目。先进汽车电子则主要推动园区汽车电子产业升级,重点发展先进汽车电子与集成系统。
可以看出,上海汽车芯谷在汽车半导体产业链上的布局是较为全面的,同时,它也和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嘉定综合保税区和安亭汽车芯片检测认证片区实现协同发展,打造可覆盖整个汽车产业链的“汽车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