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砍单50%,三星暂停采购,消费电子的寒冬才刚刚来临
如果说去年半导体产业关键词为“缺芯、涨价、扩产”,那么今年以来,整体半导体市场走势发生逆转,“降价、去库存、砍单”逐渐成为新的行业热词。从终端需求不振到库存水位高企,再到缩招裁员、砍单减产,各大机构、芯片厂商纷纷释放市场衰退信号,向半导体产业链发出预警。
自2022年第一季度以来,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需求持续走弱,砍单消息频频传出。从半导体市场恐慌性囤货到大规模砍单,仅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也是复杂多样的,一方面国际形势紧张,全球面临通货膨胀压力。国际货币基金(IMF)更新了《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再次下调经济增长预测值,预计2022年世界经济仅增长3.6%。
另一方面,全球疫情反复侵扰之下,部分企业经营受挫并通过裁员达到开源节流的目的。面对萎靡不振的经济形势,消费者普遍持悲观谨慎的态度,消费欲望也大幅降低。据Canalys一季度调查数据显示,用户平均换机周期已经超过28个月,部分用户换机周期甚至达到4年或4年以上。
从消费电子出货量也可以佐证,全球终端需求呈现明显收缩态势。据IDC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8.9%,连续三个季度呈整体下滑趋势。就单个厂商而言,出货量走势不容乐观。苹果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厂商,同比增速达2.2%。三星虽以23.4%的市场份额高居榜首,但出货量却以1.2%的幅度下降,而OPPO、vivo出货量同比降幅甚至达到了27%。

图源:IDC
面对连续三季度下滑趋势,IDC大幅下调2022年智能手机出货量预期值,从原来的1.6%增长率调整至下降3.5%。除了智能手机市场疲软外,个人PC、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市场也大受影响。分析机构Gartner预测称,2022年全球企业对PC的需求预计将同比下降7.2%,而个人消费者需求下降更为明显,预计达到13.1%。2022年全球PC出货量将下降9.5%,手机出货量将下降7.1%,包括PC、平板和手机在内的总体设备出货量将下降7.6%。

图源:Gartner
在此背景下,终端消费电子砍单、下调出货预期等消息早已屡见不鲜,整体智能手机市场均处于去库存阶段。据日经新闻报道,中国大陆手机厂商小米、vivo、OPPO均已通知供应商,未来几个季度的订单将会缩减20%。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表示,中国大陆安卓手机市场今年已大砍2.7亿部订单。
6月中旬,据外媒报道,由于去库存效果未达预期,三星下令要求面板、手机、存储器等事业群暂停采购。时隔一月,三星再次通知供应链将延长采购暂停时间至8月底,部分零件年底前都不会再采购。与此同时,为控制财务库存及避免存货跌价损失,PC巨头戴尔近日也紧急通知面板厂,第三季度显示器及笔电面板需求将下调50%。
三星与戴尔大幅砍单在前,预计将会有更多厂商陆续跟进,从而引发上游零部件市场雪崩。以面板行业为例,受到砍单影响,液晶显示器面板持续面临需求疲弱压力,价格持续下跌,部分尺寸面板价格已跌破现金成本。
为防止亏损扩大,自6月起,京东方、LGD、群创光电、华星光电、惠科、夏普等面板厂商开始全线减产。市场研究机构DISCIEN数据显示,从5月下旬开始,陆续多家厂商均透露出产能调整、减产计划。京东方计划于6月调整B9和B19工厂稼动率;华星光电确认所有工厂全线控制产出。

图源:DISCIEN
从Omdia最新报告预测来看,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显示面板制造商产能利用率将突破历史新低,达到77%。预计2022年第三季度的产能利用率预计将降至73%,达到了自2012年以来该行业的历史最低点。

图源:Omdia
除面板行业以外,手机、PC等品牌砍单将会牵一发动全身,波及至包括SoC、存储器领域在内全产业链,消费电子产业的寒冬才刚刚来临。从SoC芯片市场来看,CINNO Research数据显示,今年2月联发科SoC芯片销量环比下滑25%,同比下降10.2%。郭明錤警告称,联发科已对第四季度5G芯片砍单30%至35%,高通则下修旗舰级芯片平台骁龙8 Gen1下半年订单约10%至15%。
多种信息表明,疫情缓和后消费电子产品红利逐渐消退,而全球经济下行趋势下,消费者购买欲逐渐低迷,终端市场的砍单潮逐渐蔓延至上游产业链。整体来看,消费电子行业寒冬已至,并殃及半导体产业加速走向衰退期。